在美国基拉戈湾海域60英尺(约合18.3米)深的海面之下,有一座青绿色的两层海底小屋,那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下居住舱“水瓶座”。一个科学家团队居住于此,试图解开海洋的奥秘。近日,摄影师在科学家团队负责人的邀请下得以进入“水瓶座”参观,从而揭开这座神奇海底小屋的神秘面纱。
在“水瓶座”的前方,一个邮箱安装于一块渣煤空心砖之上。白色的砂砾铺成一条车道,上面停满了破旧不堪的老爷车。穿过一段由链条交织成的栅栏,再爬上一段木制楼梯,迎面是一扇玻璃推拉门,门内是一个房间,右侧则是任务控制中心。在起居室内,有一些老旧的沙发。人们在厨房里就餐,食物有微波炉烹煮的面条等。
现年32岁的索尔-罗瑟尔是该项任务负责人,他已在“水瓶座”中工作了两年之久。在“水瓶座”中,索尔向摄影师介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他的面前有三台计算机显示器、一部红色电话机和一本航海日志。林塞-狄恒是一位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的女科学家,也是一位海绵研究专家,她和其他五位科学家志愿成为“水瓶座”的轻装潜水员,在这里接受身体潜水压力测试等试验。“水瓶座”距离海岸大约7英里(约合11.3公里),科学家志愿者们需要在那里生活一周半时间,直到任务结束。任务结束后,他们会被减压,17个小时后他们的身体会恢复到正常压力状态。
如今,大多数海洋研究都是在水面之上开展,科学家们从船上派出遥控深潜器进行海底探索。“水瓶座”是最后仅存的少数几个水面之下海洋性研究机构。在这种水下钢铁盒子中生活,麻烦之一就是头痛欲裂。此外,即使装了空调,小屋内任何东西都无法真正晾干,里面的居住者也通常都是半裸的。“水瓶座”内部的湿度大约在70%到100%之间,在这种环境下伤口极易感染,耳朵容易疼痛,物品更容易霉变。因此,许多潜水员会出现持续性干咳症状。
“水瓶座”处于24小时监控之中,每一个动作和行动都要记录在案。每隔几秒钟,计算机都要自动测量气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等。每小时都要检测真空管。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细微的裂纹都有可能导致生活舱破裂及海水涌入。在过去20年间,“水瓶座”共完成了115次任务,只有一起死亡事故。
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居住舱由法国著名水下探险家雅克-库斯托建造,建造于马赛附近海域33英尺(约合10米)之下的海底。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共建造了大约50个水下居住舱。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都曾有人生活于水下小屋之中。库斯托由此预言,未来人类或将生活于水下村庄之中,将逐渐学会水下生活和呼吸,逐渐适应水下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