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各大手机厂商接二连三地召开新品发布会,也意味着一轮新机上市潮将席卷而来。其中,在经历“Note 7事件”后,担负着三星复兴大计的Galaxy S8无疑成为了万众焦点,继荣耀Magic后,S8搭载的智能助手Bixby也再一次令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话题。然而,真正让市场思考的是,在“千机一面”的当前环境下,人工智能会是手机厂商的救命稻草吗?
手机业的创新之殇
智能手机无疑进入黄金时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无论是外观设计、功能还是使用体验,相似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人用“千机一面”、“换汤不换药”来形容如今的手机市场。
在这种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厂商也在探索差异化之路,如无边框、曲面屏幕、双摄拍照、快速充电、双系统安全、指纹识别等等,希望通过各种的“微创新”来提升产品识别度,然而大潮过后,同类产品又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手机市场。
不可否认,人类是善于模仿的动物,模仿、借鉴是人类的天性,由人来完成的产品设计,自然避免不了产品相似的情况。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产品创新有限,归根结底是由于手机市场已进入到成熟期,大刀阔斧地创新是即困难又存在巨大风险的事情,厂商需要运用现有的认知,设计出一款看上去高端、漂亮、成功的手机,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选择借鉴成功产品。
所以,在目前环境下,借鉴成功产品设计、快速地推出一款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手机,对手机厂商来讲可将风险降至最低。
智能手机下一个风口在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和用户都在期盼着真正的创新,一款新形态手机的出现。那么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恐怕没人能够回答,毕竟谁也不是“预言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有厂商做出了“改变”。
例如在去年12月,荣耀就推出一款嵌入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慧手机荣耀Magic,也是行业内第一款落地的智慧手机。其采取的方式是将AI引入手机底层操作系统,除了可以感知环境,预知用户行为外,还能理解上下文,通过智慧引擎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带给用户全新智能手机体验。经过近半年的系统迭代与更新,据小道消息,积累了大量用户体验后的打造的magicⅡ,也在华为的议事日程上了。
而新近问世的三星Galaxy S8所搭载的人机交互方式Bixby与之前荣耀Magic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执行任务,能在逐步执行命令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
无独有偶,近日乐视也宣布将于4月11日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旗下的新机。而从曝光的邀请函图片来看,硕大的“看见未来AI”字样,也印证了乐视新机同样将跟随荣耀与三星,走“人工智能”的路线。
除了“人工智能”外,亦有一些厂商独辟蹊径,例如手机的模块化。在谷歌Project Ara计划被砍掉之后,Moto接过了手机模块化的大旗,并成功推出了首款模块化手机MotoZ。此外,柔性屏、折叠屏手机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会是救命稻草吗
无论是首度在手机中应用“人工智能”的荣耀,还是曾数次成为行业风向标的三星,亦或是乐视,都不约而同地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手机的发力点,但人工智能真的能够让手机厂商走出创新困境,成为救命稻草吗?
从2015年以来,全球针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投资开始掀起一波高潮, CB Insight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比2015年增长了超过60%。另据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91亿元。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是继3D显示技术、AR/VR后,又一大行业热点技术,不少人都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手机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但从另一方面讲,任何新技术、新应用出现后,如果只有跟随者在后面模仿甚至抄袭,那么这一技术最终将会被“做死”,就人工智能而言,只有共同创新才能将这一“蛋糕”做大。
所以说,“人工智能”并不是救命稻草,创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