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延续至今,无人机可以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虽说销量仍然有所增长,但有所减缓的增长速度,侧面反映瓶颈的时期提前来临,而新兴的直播、人工智能、VR等等新兴领域,更吸引投资者的眼睛。
在这双重因素下,如今的无人机行业更像是跌入了低谷,大众对其丧失了信心和期待。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无人机行业这样子的现象尤为明显。往往一个新技术,新概念刚刚推出的时候,经过不断的Hype(炒作)过后,没能实现热度到销量的过度,无法实现盈利,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就如Lily和Zano等公司,甚至是直接倒闭。
同时,即使勉强能够收支平衡,但为了让企业拥有资金进行发展,往往伴随着的是裁员和项目被砍事件发生。
先来回顾一下无人机的历史,真正的火爆,其实是要从2014年开始说起,大疆的无人机被《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全球的十大科技,一时国内涌现了几十家无人机公司,随即开始了一浪接一浪的PPT、宣传视频、创意广告等等,让人们对无人机充满着美好的幻想。
,然而幻想归幻想,无人机的美好时光仿佛提前到来。到2016年年底,绝大多数的无人机公司进入了低谷:产品的质量不尽人意,没有足够的销售量。
当然在此过程中,仍然是有许多胜利的赢家,在从火热到现在,依旧风生水起的厂商比比皆是,从事行业顶尖的企业,往往受到的冲击较低,且在行业应用无人机上面,依靠无人机无可比拟的特性,逐渐在各行各业当中,成为了一项钢需,继续良好发展。
而像大疆这样消费级无人机独角兽,凭借技术的优势,开始哄抬自己产品的售价。像以往去年的最入门的无人机,大疆精灵3
Standard版本起售价在2999元,而在2017年开始,3月推出精灵3SE作为精灵3 Standard的升级产品,价格也提升了500元,达到了3499元,旧款则加入停产的行列。
同样,在4月13日发布的大疆精灵4 Advanced,也将精灵4挤进了停产列,取而代之的是增加1500元的新产品。
两次事件中,似乎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提价增加利润!
进入低谷的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无人机市场从专业视频到消费者自拍的拓展过程比想象的慢,许多的无人机公司都超前了市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推出产品,砸钱做广告,和下单备货;
第二,产品的用户体验差,让消费者无法容易上手和经常使用;
第三,团队缺乏稳扎稳打的运营的能力和心态,大部分团队没有运行消费电子业务的经验。
展望2017/2018年,无人机的发展更为务实。
一方面小型化仍然是消费级无人机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小型化的同时必须不能牺牲视频的性能。
小型折叠无人机仍然是消费级领域的主流,对于消费者而言,便携性好坏是一个很重要的选购因素,2017年相信将会一直延续这个方向,将会有更多的迷你无人机产品诞生,还是会围绕着高性能、迷你折叠、长续航三个关键点推出新的无人机,就像去年大卖的零度智控Dobby,体积已经足够小巧了。
但续航时间这一个死穴,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想大疆Mavic Pro那样的小巧折叠长续航的无人机,售价却远高于入门用户的价格选择上。
除了无人机航拍,在消费者市场中,毕竟不是刚需产品,需求量不可能像手机等电子产品一样高,市场增长至瓶颈是迟早的事情。
而在行业应用领域里面,智能无人机的应用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工具,这就是刚需的一个点,在未来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将会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逐渐取代人类的工作,让高危险、高劳动力、高难度的人物,全部交给机器人来进行,无人机也是作为机器人的一种形式存在。
总结
虽然目前无人机正处于期望值的最低点,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恰恰是一个浮躁的科技产品走过考验的时候。
从历史的场合来看,泡沫的消退也是对行业非常有利的事情,制造商更应以产品为何姓,想赛马拉松一样,制定合理的政策策略,适当控制各个爆发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