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人工心脏”这四个字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你心目中的人工心脏也许是一个周边插满了气管的塑料物体,又或许是类似于电影铁皮小子(Tin Man)中的金属模样。然而,我们想象中“人工心脏”的模样却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因为在“人工心脏”的发展早期,这一救命设备的外观看起来就和街头的流动小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连线》杂志记者的镜头来回顾一下“人工心脏”的演化历史。
图注: 这颗人工心脏起初是由美国半官方性质的史密森尼(Smithsonian)博物馆所收集,该馆医疗和科学副馆长朱迪-车尔尼克(Judy Chelnick)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方法珍藏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信息。
图中这台名为“梅奥人工心肺机”(Mayo-Gibbon heart-lung machine)是人工心脏发早早期最知名的一款设备,该设备由美国医生约翰-吉本(John Gibbon)在上世纪40年代研发,并在随后得到了来自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医生的改良。据悉,“梅奥人工心肺机”可以暂时代替病人的心脏完成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功能,直到病人自己的心脏恢复正常。
“梅奥人工心肺机”高6尺、宽3尺,机器的周围被许多的旋钮和仪表盘覆盖。
现在,这台梅奥人工心肺机保存在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里。值得一提的是,该馆最近提供了网上查看功能,以方便不能亲自前往华盛顿实地观摩的人们一饱眼福。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颗人工心脏是由知名飞行员查尔斯-林白 (Charles Lindbergh)打造出来的,但大多数人只知道查尔斯-林白在1927年独立完成了飞跃太平洋的壮举。
当时的林白和后来的诺贝尔奖金得主亚力士-卡理罗博士(Dr.Alexis Carrel)共同打造了一个可用于输送动物血液至各个器官的玻璃装置,当年的《时代》杂志在其出现后便将其称为“人工心脏”。
尽管现代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仍然在致力于开发出最合适的人工心脏,但上世纪50、60年代无疑才是人工心脏最为鼎盛的年代。当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时,车尔尼克这样解释道:“科学领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甚至有人这样说过‘如果我们都可以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话,那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款人工心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