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是先进电子、通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然产物。半导体、通讯技术、互联网三大要素推动了硬件产品的演进,处理器、传感器计算能力逐步提升、通讯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再到近距离无线、互联网演进到移动互联网接下来是物联网,三者在每个阶段的相互融合,促使硬件产品经历了从计算机、智能手机、再到智能硬件的演进。产品当中流动的数据,也从简单的信息类数据升级至功能流,甚至未来的能源流。做为三大要素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硬件由于在商业模式、产品定义上的与众不同,对电子产业链各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颠覆。
智能硬件盈利模式发生变化
据口碑家电网小编了解到,智能单品和智能硬件看起来区别不大,但二者的盈利模式和设计思维大相径庭,智能单品的设计思路跟之前的手机、MP3等是相似的,以自身功能为中心,软件、应用均附属于该硬件为其服务,硬件的利润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例如,最近冒出各类品牌的智能插座、智能灯、智能开关等就属于智能单品。但对独立的智能单品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因为缺乏良好的体验,而良好的体验来自于各个设备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某一场景的应用。单品缺乏产品之间的自动联动,如果想要兼容必须相互之间做兼容性测试,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得不偿失。
图1:智能硬件架构及商业模式
智能硬件的构成包括硬件感知端、互联网交互端、云端平台,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且都是盈利的来源。硬件感知端负责数据采集和命令执行,决定数据精度和执行的质量;交互端的APP应用是场景的缔造者,是使用体验的核心;云平台是联通各类智能硬件的媒介,所有数据的汇聚地,最能给硬件和APP优化提升带来帮助。而其中硬件端获取到的利润最低,它只是服务的载体,消费者愿意为之付费的更多是场景体验带来的服务。云平台的利润来源于想要做产品升级的厂商,用户数据是其愿意付费的根因。
由此,看到最近一些家电等硬件企业纷纷投入做云平台,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了。他们也意识到单纯硬件的价值在降低,以台数计算的销售额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产品的活跃用户数、以及有效的用户数据将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智能硬件要求产品规划覆盖生命周期
据口碑家电网了解到,最近好几家传统硬件企业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经理,为了应对未来的智能硬件浪潮,在工作流程上开始大胆的尝试,在产品立项定义后,不是简单的交给开发部门,而是持续跟踪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特别是在公测版本后更是规划出每周一个软件版本,每月一个新功能的迭代,这些来源更多是来自用户数据的反馈。不仅如此产品经理更要涉足到产品未来生态的构建和云平台的完善,跟不同的厂商谈合作,从而打造长尾的盈利模式。而这样的人力和投入如果按照以往的只看销售额的模式判断,绝对是亏损。
这样一来,对智能硬件的规划人才要求很高,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硬件扩展功能、软件应用迭代,还要会使用云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优化软件、硬件。按照这个逻辑来看,谷歌模块化手机非常符合软件迭代、硬件规格扩展,加上谷歌现有的操作系统平台,一个具备未来感的智能硬件已经诞生。
智能硬件使得产业各环节角色发生改变
智能硬件的诞生不单单影响了产品设计的环节,同时也影响了生产制造、渠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传统ODM/OEM厂商的角色只是简单的硬件代工(或设计代工),产品销售之后的数据无从获取(在品牌商和云平台手中),导致新一代的产品升级或加工设备升级出现困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在硬件本身利润不断降低的大环境下,分到代工厂商的更是薄利,因此ODM/OEM厂商同样需要做品牌,从而获得用户互动数据、取得主动权。
电子产品的各级代理商的销售渠道价值下降,在与电商的竞争中日渐亏损,代理商需要利用自身线下优势,结合线上转型做O2O服务,如迪信通等已经开始尝试。或许虚拟运营商会更好的结合通讯资费进行服务的整合,硬件不再是盈利的核心。
售后的服务将会产生长尾的盈利模式,硬件厂商在构建平台同时,须培育服务生态,丰富的APP将会促进硬件的销售(如同iPhone手机如果没有APPStore难以支撑高价格),庞大的用户数同样也会促进硬件的更新换代。而对于传统的APP开发者来说,生活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研究需要考虑软硬结合。
智能硬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每个新时代的到来都是把双刃剑,智能硬件这一新的产品模式将会培育出一些敢于突破创新的“潜力股”企业,同时也会淘汰一大批固守传统硬件思维的“跌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