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G/5G演进路径的明晰、NB-IoT标准协议的冻结、SDN/NFV的商用……一切渐趋成熟的ICT潮流技术使得成千上亿数量级的物与物的相连成为可能。在今年通信展“网聚万物,融合创新”的主题下,物联网的技术应用成为当仁不让的展示主角。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基础网络以及平台提供者,中国电信通过新能源车安全监控平台业务、车管家、乐驾车联网相关技术与服务、工业天翼以及智能水表等,展示了中国电信高质量的连接能力以及产业生态聚合探索。
典型应用展示
中国电信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为集团级战略性基础业务,通过全网集约化运营,专用网络、专用平台、专用号卡,专属资费和专业支撑其发展。“目前,中国电信聚焦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公共事业、安防监控、能源制造、医疗健康等行业,集中产业链资源、渠道队伍、解决方案、服务体系等多方面优势”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展会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新能源车安全监控平台业务,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一项应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到车身电池、电机的温度、转数等关键数据,并通过设置阈值给监管人员发送告警信息,并对新能源车安全性能的改进提供大数据分析依据。“我们提供从终端、通道、监控平台、云计算、云存储的全套解决方案,并可以根据车厂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开发”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外,中国电信作为第三方也具有数据的安全可控的优势。
智能抄表作为目前NB-IOT技术支撑的典型应用也出现在中国电信的展台上。记者看到,在水力抄表系统中采用NB-IoT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中心管理平台远程唤醒抄表器(集中器),抄表器读取水表数据后通过电信网络,每日将水表数据上传到中心管理平台上。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访问中心管理平台,可随时查看水表数据。”
冰山一角
此次展出的几款应用是中国电信物联网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背后是依靠集约运营体系构建物联网生态的发展定位。在夯实物联网(云管)核心基础产品上,通过两大策略拓展市场:一是在主导市场,聚焦优势领域,自主开展规模性应用,直接获取规模效益。二是嵌入长尾应用,将各类基础能力嵌入到产业伙伴的物联网应用中,借力拓展业务规模。与此同时,打造新型生态模式。
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万军表示,提供基础能力仍将是运营商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之上,运营商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平台,由当前的智能管道运营商向应用数据运营转型。
开放平台创新
在物联网芯片、模块、终端、通道、平台以及应用等一系列环节中,平台是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中国电信通过建设“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组建集研发、服务、销售、维护为一体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向全社会提供可“被集成”的核心能力,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服务“互联网+”的新供给。
中国电信“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首批发布语音、宽带、视频、短信、定位、对讲、安全、NFC八类核心能力。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在平台上获取八大能力介绍、技术文档、成功案例等相关信息,并可与运营团队直接进行沟通和试用。
建设生态
在开放网络能力、搭建平台的同时。在内部,中国电信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终端补贴、网络平台部署以及销售组织优化推动物联网业务发展。
网络技术上,中国电信发布了物联网发展技术路标,中国电信将于2016年7月启动Cat1,并于2017年上半年建成覆盖全网的基于800M的NB-IoT网络,同期也将支持eSIM,促进中国电信的物联网从过去基础薄弱走向行业前列。运营体系上,中国电信已经建立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模块补贴政策,按照2G/3G模块20元/模块、4G模块40元/模块的价格,执行2亿元的模块直补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业务应用上,中国电信将依托物联专网+IoT核心平台,以及纵向一体化销售服务支撑体系,构建面向公众和政企市场的物联网生态。
物联网不仅仅是智能硬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或者行业应用,更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芯片/模块的标准化程度、产品的成熟度、成本价格、相关平台的建设都会影响到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所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物联网的快速落地至关重要。在7月刚刚过去的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100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了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旨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规模发展为目标,发挥各领域领军企业的作用,提升物联网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