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者为例,平时上下班路途很长,听听音乐或者小说便成为了我比较习惯的娱乐方式。可是在地铁里难免会被周围的噪杂环境音所影响,尤其是那些在地铁里乞讨的“歌者”。有时候我不得已把音量调到最大,但又不敢长时间这么干,毕竟这样会损伤耳朵。这时候,如果有一款能降噪的耳机就完美了。
今天,笔者就来对比一下目前市面上最热门的三大品牌的降噪耳机。看看对于消费者而言,谁家的降噪耳机最具性价比。
TOPPERS E2
首先是TOPPERS的主动降噪耳机E2。提起TOPPERS或许大家第一印象会联想到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博信股份。那么为什么会首先介绍这款降噪耳机呢?
因为它一上市,就创造了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首批产品销售一空的奇迹。这不得不让笔者对其产生莫大的好奇。
在选择降噪耳机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耳机的降噪方法分为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两种。被动降噪通常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的空间来阻隔外界的噪音,而主动降噪耳机则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反相的声波来中和噪音,所以主动降噪是绝对优于被动降噪的,它不仅能让用户能够真正安静地聆听音乐,而且对听力也起着重要保护作用。
而TOPPERS降噪耳机E2就是一款主动降噪的耳机,采用AMS(奥地利微电子)降噪芯片,拥有TOPPERS的专业降噪算法,可消除目前生活场景下大部分低频噪音。
降噪不降质,这里的“质”指的是音质。用过很多降噪耳机的人都会知道,很多降噪耳机达到了降噪效果,可音质质量却非常低,而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在降噪的同时并没有牺牲音质,E2音质经过了Hi-Res品质认证。Hi Res Audio是由索尼提出并定义、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制定的高品质音频产品设计标准,获得Hi-Res认证保证了E2的优质音质。
TOPPERS的主动降噪耳机E2还有些讨喜的巧心思设计。比如,用不同的颜色来提示用户左右声道的耳塞,以免用户经常左耳塞费半天劲,就是塞不进右耳朵里。说到耳塞,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还为用户提供了4种不同尺寸的软硬硅胶耳塞,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耳道随意选择。
现在的耳机大多数时候都与手机一起使用,TOPPERS的主动降噪耳机E2在其主机线控盒正面设计了个圆形按键,如果电话打进来,用户就可以在不用取手机的情况下,实现挂断/接听的功能,当然对于歌曲也能实现暂停/播放的功能。而且在线控盒的降噪开关旁边,会又绿、黄、红三色指示灯,以用来提醒用户降噪耳机的时时电量情况。
具官方提供的数据现实,TOPPERS E2主动降噪耳机全部充满不到2小时,满电的情况下,续航能力可达到10小时。3.5mm耳机接口可以适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及播放器。
在体验过程中,笔者发现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在地铁中的效果异常明显,无论是等车时还是行驶时,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对于噪音的处理都是非常到位。音质方面,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其低频下潜的比较到位,中高频中规中矩,比较适合听摇滚、重金属等低频较多的音乐。而对于人声的把握情况,背景音与人声之间的分离度稍弱饱满度有限。
如此的表现,出现在这款仅售199元的TOPPERS主动降噪耳机E2上,实属不易。也无怪乎它能在刚一上市就创下了短短几个小时内首批现货售罄的奇迹。
BOSE QC20
BOSE QC20是2013年下半年BOSE发布的一款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在当时入耳式耳机中,“主动”降噪的产品其实并不多。而BOSE的这款产品一出,便牢牢霸占了降噪耳机头把交椅的位置。当然和BOSE其他产品一样,QC20的价格也比较贵,天猫上的价格还要2560元左右,走高端嘛。
BOSE QC20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在传统听音的耳机设计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官方强调的技术包括TriPort声学结构设计,对应带来是更充沛的低频。另外在佩戴舒适性和稳定性上,BOSE的鲨鱼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类似的技术被称之为“耳翼”设计,近年来在越来越多入耳式耳机上出现(包括运动款)。
和TOPPERS E2一样,BOSE QC20也带有一个线控盒子。盒子上也有个关于降噪功能的开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控制键。但这只是其中之一的线控,QC20还有个线控在靠近耳塞的那端,在那个线控上才有接听来电和暂停/播放歌曲的按键。
说到BOSE QC20的降噪效果,在业界都是公认的。就算在热闹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状态也可以实现极为安静的效果。而像广场舞、汽车发动机、大型车辆轰鸣的低频则会被全部干掉。QC20还有一些降噪的特别之处值得一提。耳机线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说会带来一定的听诊器效应,碰到耳机线会有明显放大的声音,QC20竟然也很好的控制了这部分噪声。另外,以往主动降噪耳机本底工作噪声一般在降噪功能打开后会被察觉,尤其入耳式耳塞灵敏度高更是如此,而QC20这方面做到基本不可闻。
总之,BOSE QC20在降噪方面是有着独当一面的表现的,非常适合发烧级用户或者精英商务人士(空中飞人)在嘈杂环境中使用。当然这类人士对于价格是不太敏感的。所以两千左右的降噪耳机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小米降噪耳机
2017年年底,小米也推出了一款降噪耳机。价格方面延续了亲民路线,仅为299元。
就外观而言,小米降噪耳机的设计并不突出,简单耐看应该是它想表达的东西。
简单,是小米降噪耳机的主要设计元素。从半透的外包到机身外观设计,整套产品都是跟着一个简单平凡的设计思路去做。
作为一款主动降噪耳机,小米降噪耳机将降噪模块和线控整合在一起,线控采用常见的三键组合,中间的按键控制播放,旁边两个按键控制音量。模块上附带来了micro USB接口,可以用一般的数据线来充电。只是,小米并没有在耳机中标配。
如果只从模块体积去看的话,小米降噪耳机这个体积控制做的还好。整机28g的重量再加上这个模块体积,出行的负担也不大。官方宣称能够提供最长12小时的续航,那一般日用还是可以的。
小米降噪耳机提供了三档设置,分别是强、弱、关三个选项。在不开音乐的前提下打开降噪模式,小米降噪耳机的底噪不算很明显,但降噪的力度并不算很大。就是说像那种“一打开开关全世界就安静”的状态,小米还是没有为用户实现。
体验过程中,将降噪开到最大的时候,小米降噪耳机能够隔绝外界一部分规律的噪声,如汽车、飞机的引擎声,耳机都能够做处理,将影响降低。即便不开音乐,带上耳塞打开降噪后还是很安静的。
就佩戴操作以及降噪这方面说,小米降噪耳机还是属于够用的阶段。搭配299的售价,这个降噪表现和续航其实还好。但如果能再提升一点降噪的存在感,相信吸引力也会更高。
音质方面,清晰的人声是小米降噪耳机听感的亮点,但女声的干涩会比男声要更明显一点,人声定位不够集中稳定也让人比较纠结。不过,小米的解析力不够高。当背景音乐复杂起来的话,听感会显得有点乱有点粗糙,乐器的分离上不来,听起来会有点糊。
当然,小米这款降噪耳机也是通过了Hi-Res Audio认证的。而“小金标”认证的加入让小米降噪耳机能够吃上更大的数据量,听起来会让声音更加饱满。但解析和高频处理上不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但毕竟299的售价带上主动降噪,能出这个声音其实还好,感觉小米也算不负众望了。
事实上,小米降噪耳机的体验其实还算可以,声音和降噪都基本够用,但也就是停留在“够用”的状态。如果降噪的存在感和声音表现能够再提升一点,即便价格再抬高一点其实还可以的。
口碑点评:
通过对市面上三款主流降噪耳机的评测体验,不难发现,价格最低的降噪耳机就是TOPPERS的主动降噪耳机E2了。而且在性能堪比BOSE的同时,价格还能做到BOSE降噪耳机的十分之一以下,性能和小米的降噪耳机相比,也具备了十足竞争力。这也就不难理解,它可以在上市短短几个小时就销售一空的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