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前,这样一家公司的总裁带着一部韩国品牌的手机亮相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加藤薰说,“我并不是突然间变成了三星手机的推销员,但这款手机的屏幕确实很漂亮、很清楚。”
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电子业巨头们把宝都押在了电视机上,错过了智能手机发展的浪潮,如今只能无奈地袖手旁观。
智能手机如今占据了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中心地位,不仅销售增长异常强劲,而且还挤占了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日本电子产品的销售。
苹果公司和三星电子现在赚取了空前的利润,根据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两家公司在第一季度合计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4%左右。
而索尼、松下、夏普、富士通等日本厂商合计所占的份额只有8%。
对消费者偏好判断失误
行业内外的人士指出,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日本企业错失良机:太过关注本土市场;对新形势觉悟慢、应变死板;对消费者偏好判断失误,对自己在硬件方面的优势过于自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手机不断实现硬件上的突破,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奇迹。2000年,夏普成为全球首家在手机中配置摄像头的企业。
到2006年,就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的前一年,日本消费者已经能够通过手机观看电视节目。
日本当前的疲弱根植于其传统优势──专守“monozukuri”(即制造的艺术),专注于硬件的改进。这一理念是日本民族自豪感的来源,它推动该国的电子公司竭力生产常常是世界上最薄最小的产品或是推出其他渐进的技术进步,但是它们忽视了人们真正关心的因素,例如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便利度。
另外,尽管技术上进步惊人,日本厂商在海外市场却难以对芬兰诺基亚和美国摩托罗拉形成挑战,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日本厂商都是根据仅适用于日本的通讯标准制造手机,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了在海外销售手机,日本厂商必须对手机进行改装以适应海外市场的通讯网络。
由于产品在海外上市的时间晚,日本厂商很难像韩国的三星那样与海外电信运营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三星与各国的电信网络运营商建立了良好关系,并致力于迅速推出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
重点关注国内市场
由于重点关注国内市场,日本手机赢得了“加拉巴哥”(Galapagos)手机的称号,外界将日本手机比作达尔文在加拉巴哥岛上发现的独特进化的生物。据说正是在加拉巴哥岛上的发现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2007年iPhone的面世改变了一切。
虽然全世界意识到了iPhone对于整个行业的意义──它是一款具有决定性的产品,然而日本的一些高管却忽视了它,固执地相信自家的手机已经足够智能了。
2008年7月,软库公司将iPhone手机引入日本几周后,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 Corp。的首席执行长小野寺正声称,iPhone无法完全满足日本手机用户的需求。三年后,更换了管理层的KDDI开始销售iPhone手机,后来iPhone手机成为这家公司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驻东京的合伙人大野隆司说,日本公司错判了市场,没有留意整个国际舞台。
上个财年,苹果是日本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三星也跻身前五强。
“电视机永远无法称霸了”
在自己国内几乎陷入绝境的日本领先手机制造商们别无选择,只能携手合作,重新打入海外市场。
2010年,日本电气公司(NEC)、日立和卡西欧组建了一家手机合资公司,日本电气担当大股东。是年晚些时候,东芝(微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富士通。今年2月,索尼从瑞典爱立信(微博)公司手中收购了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对处于亏损状态的智能手机业务有了绝对的控制权。
但形势依然严峻。最近一个季度,富士通、日本电气、夏普、索尼和松下的手机业务均告亏损。
而且,索尼、松下和夏普均逐渐弱化了电视机业务,已经不堪重负的资产负债表很难经受起新一轮的竞争。
松下前总裁兼董事长中村邦夫上个月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说,“电视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电视机永远也无法在电子消费市场称王称霸了。”
松下最近在欧洲市场(意大利和德国)推出了一款新型防水智能手机“Eluga”,目标是本财政年度在欧洲的出货量达到150万部。
NEC Casio通过运营商在美国销售防震手机“G’zOne”,计划本财政年度海外市场出货量达到200万部左右,约占其财年总出货量目标500万部的40%。
夏普则更专注于中国市场,不过该公司未具体说明其770万部的总出货量目标中有多少将在海外销售。同时,富士通正努力在今年晚些时候与一家海外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